最近看到一篇跟薰衣草有關的文章,
拿北海道的薰衣草與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相比較,
仔細端想,我跟薰衣草似乎沒有太多緣分。
一回開著車到台中新社要找薰衣草森林,
經過一段路況不算太好的道路到達園區,
卻碰上了難得一見的休園日。
其實沒有太大的失望,
門票並不便宜,園區內的消費水平亦不低,
另外休園日也是可以敲敲門進去信步兜晃的。
季節不對,園內的植物疏疏落落的,
可惜的是即便能夠想像園畝都生氣勃勃佈滿著薰衣草,
這邊的薰衣草依舊缺乏數大的美。
幾十公尺的一小段坡地,
除了薰衣草外上點綴間雜著深綠的、嫣紅的,以及人工建築的雜景,
也許整體上更加活潑,
卻少了那份紫色的純粹。
六月底直至八月初是富良野薰衣草的季節,
相信這段日子,富良野的泥土中,
每一天都有不少台灣鞋的氣味。
像是由捲筒拉開來平鋪在地表,
豔紫色的無垠地毯,
不知在旅遊書中勾動過多少繞樑三日的遊興。
曾幾何時公車上歐巴桑聊天的內容,
湧現了富良野、富田農場、美瑛之類的關鍵字;
而當提到紫色的霜淇淋,
第一個反應不再是摻入人工色素的香檳葡萄,
而是薰衣草。
ラベンダー。
我沒有去過富良野,也沒有看過北海道的薰衣草。
上一回從網走出發,
原先計劃「路過」富良野,由根室本線前往幾寅,
卻因為睡過頭而繞路改經由札幌以及南千歲過去。
不過當時業已進入秋季,即便路過也難尋薰衣草的芳蹤。
另一波在心頭牽掛更久的浪花,是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海。
一直知道法國南部的雪儂克修道院、Sault 一帶,
有著更甚於北海道的薰衣草。
北海道的除了紫色毯還會有其他顏色依偎並列,
普羅旺斯的則是純粹的紫,
也許不若富良野鮮豔,用另一個詞來形容便是單調。
單調與純粹,鋪陳延展出曠遠與灑脫。
幾年前途經普羅旺斯,從里昂前往蒙地卡羅以及尼斯,
身在炎熱的南法仲夏,不識南北東西,
能把自己送到尼斯搭飛機便已是萬幸,
倒忘卻要特別去找尋那份薰衣草曠野了。
於是乎腦海裡對於普羅旺斯的記憶全為向日葵所佔據。
啊!還有,
畢卡索立體派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的故鄉。
所以我還在等待,
等哪一天與紫色大地刻意地不期而遇。
To see, is to believe.
拿北海道的薰衣草與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相比較,
仔細端想,我跟薰衣草似乎沒有太多緣分。
一回開著車到台中新社要找薰衣草森林,
經過一段路況不算太好的道路到達園區,
卻碰上了難得一見的休園日。
其實沒有太大的失望,
門票並不便宜,園區內的消費水平亦不低,
另外休園日也是可以敲敲門進去信步兜晃的。
季節不對,園內的植物疏疏落落的,
可惜的是即便能夠想像園畝都生氣勃勃佈滿著薰衣草,
這邊的薰衣草依舊缺乏數大的美。
幾十公尺的一小段坡地,
除了薰衣草外上點綴間雜著深綠的、嫣紅的,以及人工建築的雜景,
也許整體上更加活潑,
卻少了那份紫色的純粹。
六月底直至八月初是富良野薰衣草的季節,
相信這段日子,富良野的泥土中,
每一天都有不少台灣鞋的氣味。
像是由捲筒拉開來平鋪在地表,
豔紫色的無垠地毯,
不知在旅遊書中勾動過多少繞樑三日的遊興。
曾幾何時公車上歐巴桑聊天的內容,
湧現了富良野、富田農場、美瑛之類的關鍵字;
而當提到紫色的霜淇淋,
第一個反應不再是摻入人工色素的香檳葡萄,
而是薰衣草。
ラベンダー。
我沒有去過富良野,也沒有看過北海道的薰衣草。
上一回從網走出發,
原先計劃「路過」富良野,由根室本線前往幾寅,
卻因為睡過頭而繞路改經由札幌以及南千歲過去。
不過當時業已進入秋季,即便路過也難尋薰衣草的芳蹤。
另一波在心頭牽掛更久的浪花,是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海。
一直知道法國南部的雪儂克修道院、Sault 一帶,
有著更甚於北海道的薰衣草。
北海道的除了紫色毯還會有其他顏色依偎並列,
普羅旺斯的則是純粹的紫,
也許不若富良野鮮豔,用另一個詞來形容便是單調。
單調與純粹,鋪陳延展出曠遠與灑脫。
幾年前途經普羅旺斯,從里昂前往蒙地卡羅以及尼斯,
身在炎熱的南法仲夏,不識南北東西,
能把自己送到尼斯搭飛機便已是萬幸,
倒忘卻要特別去找尋那份薰衣草曠野了。
於是乎腦海裡對於普羅旺斯的記憶全為向日葵所佔據。
啊!還有,
畢卡索立體派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的故鄉。
所以我還在等待,
等哪一天與紫色大地刻意地不期而遇。
To see, is to believe.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