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點歡樂的「小巨蛋包廂」使人愉悅,
殊不知接續著的,是很重很重很重的重頭戲……

江蕙說,聽到前奏大家都會知道這首歌是什麼。
拾起吉他,自彈自唱,
吉他聲一出來,是「家後」(2001)。
這首歌的 KTV 點播率很高,歌唱比賽出現過很多次,甚至也有別的歌手翻唱過,
但我想沒有任何一人唱得比江蕙有味道,比江蕙好聽。
甚至我覺得,這首歌拿給 15 年前、20 年前的江蕙唱,
都唱不出如此輕軟、綿長的韻味。

後方的電視牆,切換著一對對夫妻的舊照片,
聽說照片的主角都是歌迷的父母親。
歌聲結束時,最後一張照片,
旁邊標記著,這是江蕙的父母親。

接下來由唐從聖模仿鄭進一的模仿秀串場,
但是鄭進一就坐在觀眾席 XD
不可避免地唱了惡搞版的「家後」,裡面還有「撿肥皂」的老梗,
其餘大致還有:「台語歌壇的一姐是誰?」
觀眾:『江蕙~~~~~』
「不是啦,江蕙是二姐。」
但是串場的時間實在拖太久,延續了有十五分鐘左右,
讓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去洗手間 @@"

終於等到唐從聖退場,
風鈴聲再度響起,隨著「風吹的願望」(2003)的伴奏,
螢幕上放送著一張又一張的照片,
告訴觀眾這位巨星從小到大的故事,
以及江蕙的父母來不及參與她演唱會,看到她在台上唱歌的遺憾,
感人的故事,替觀眾為後面的情緒鋪路、打底。

唐從聖這麼一攪局,讓人在這十幾二十分鐘裡分外想念江蕙的聲音。
「斷腸詩」(2000)一出,
七言詩的歌詞,緩慢穩重的旋律,
「踏上迢迢感情路,何必越頭問歸途……」
在江蕙獨特的轉音中,
那股悲愴的情緒,一層又一層地,紮紮實實的堆疊上去,
就如同曲末的升 KEY 一般,攀上去便無法落下。

開始下雨了,聽見了熟悉的雨滴聲,
故鄉山脈的形影開始在眼前若隱若現。
這是「落雨聲」(1999),
每一句每一字,每一個音符在江蕙的詮釋下都是如此催淚。
幾乎是到了歌曲的最後,舞台上的巨星在萬名觀眾面前哽咽了,
「哭出聲無人惜命命……」
空氣凝滯住了,場內萬眾一心地,
聽見了她的故事,見證了她的成功,感受到了她心中的遺憾。

我看見附近好多婆婆媽媽們在拭淚。

擦去淚水,江蕙跟大家說,時間過得很快,
接下來要唱的已經是最後一首歌。
這場演唱會由江蕙所唱的三十四首歌,叫做「藝界人生」(1992),
也算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一邊聽著「藝界人生」我就在想她會不會接著唱「美麗的交換」(2004),
因為,「美麗的交換」這首歌的前奏正是「藝界人生」的主旋律,
歌詞內容也有所接續。
果不其然,
「做藝人心酸的滋味……(間奏)……有人欣賞我唱過的歌」,
兩首連在一起,一氣呵成。

所以剛才江蕙說的「最後一首」其實要算是「最後兩首」。
聽過演唱會的,或是年輕一點的人都知道,
這一定不會是最後一首,因為後面一定還會有安可曲,
但是,老一輩的人可能就不知道這件事了。
於是只見為數不少的老人家,
也許是過了睡覺時間,也許是怕等會離開晚了擠不出去,
所以把「藝界人生」當成了散場曲,紛紛離開會場,
甚是可惜。

舞台上的螢幕放出一段長約四分鐘的獨白影片,
旁白是江蕙的聲音,講述著一路以來的心情以及準備演唱會的過程大小事。
也正是因為這場演唱會,所以去年底大伙沒有江蕙的新專輯可以聽;
也正是因為一切細節的盡善盡美,今天觀眾才有聲音饗宴可享受。

安可曲有三首,前兩首是二十多年前主打中的主打,經典中的經典──
「惜別的海岸」(1984)與「你著忍耐」(1983)。
放這兩首歌做為壓軸,算是給「老歌迷」們一個最後的回味,
甚至不用是老歌迷,只要是曾經活在那個年代的台灣人,很少不知道這兩首歌的。

「惜別的海岸」中,
那句「為著環境袂凍來完成彼段永遠難忘的戀情」,
常被拿來與江蕙洪榮宏的戀情做對應,
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也成為大眾對這段感情的主要印象之一。

對照二十多年前原版的「你著忍耐」,以及今日的演唱會版本,
雖然二十多年前便已驚為天人,但經過二十多年的洗鍊,
今日唱出這首歌的聲音,
已經是更成熟、更有感情、在歌聲的婉約與激昂間更收放自如的江蕙。
二十年後的這首歌,聽來其實比二十年前要細膩很多。

觀眾聽到這裡,其實應當都會覺得好像還少了一首歌,
看這篇文章的讀者看到此處,也應當會覺得似乎一直沒看到幾個應該連在一起的字。

「演唱會有一首歌一定得要唱……」,江蕙如是說。

『酒後的心聲……』,台下如此回應。

「酒後的心聲」(1992)是我國小三年級的專輯,
也是兒時江蕙讓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歌。

在「只有燒酒了解我」的旋律中,布幕緩緩闔上,
「酒後的心聲」持續地被演奏著,做為觀眾的散場音樂。

晚上十點半,依依不捨走出小巨蛋,
曲終人散,腦海中卻仍迴盪著整場演唱會的起承轉合。
人云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然而江蕙的歌,太多太多了,
怎麼樣都回味不完的。

天頂的星,金金地看,
看江淑惠的聲音如何感動這塊島嶼上每一個角落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shi-Aka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